读书故事100字(45句文案短句)
读书故事100字
1、当然,我们今天说,读书百遍的“百”,只是泛指,不是具体数字,表示好文章要多读、反复读的意思。
2、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3、“月华如水/皎洁倩影浸满心扉/牵挂与惦念/在心中荡起柔柔的波澜/那一轮新月的明辉/清丽无比。”“是否忘了朱颜/忘了浮生/忘了红尘陌上的风霜/镜花水月的断肠/颠沛流离的两袖月光……”透过诗句,我仿佛看见月光柔软地浮在低矮的树梢,而望着这轮月的诗人,思绪万千。读完《夜》、《颠沛的月光》和《月华如水》这几首诗,我忍不住停下来,一边细细地品味其中的精彩词句,一边抬眼望向窗外,欣赏着此刻安静而神秘的夜:五颜六色的灯光,在树叶间朦胧地的透出来,给夜晚增添了一点若即若离的美感。我的心,沉浸在诗歌描绘的意境里,也变得细腻、柔软起来……
4、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5、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6、 已赠之书达几十本了吧,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好像并没有达到我的期望——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来告诉我他们的感受。这其实是我的一厢情愿吧,没有人可以要求别人一定要喜欢自己喜欢的事物,更不要提是我这样一个酸溜溜、文绉绉的假文化人。
7、况衡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8、投稿邮箱:txsnzjxh@hotmail.com
9、伽利略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
10、 下面,略谈一下我读了《情感放牧》后的几点感受:
11、接着,这只狗很乖,它听得懂人话,只要主人叫它做事,它就做,慢慢地主人和狗就熟悉起来了。
12、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策,写书的竹简。博寒,古代的一种游戏。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13、(感悟)学习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真正会学习的人,要善于取舍,要选择正确的,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必需的。同时,学习需要思考。有些人虽勤于学习,但不过只是泛泛的阅读,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三到”是鲁迅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去攻读,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14、高凤流麦 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15、作为伴随着一代人成长的经典童话故事,《神笔马良》的故事从诞生起,经久不衰,家喻户晓。以下是小编带来的神笔马良读后感,供您参考。
16、(感悟)做学问要有陈景润那样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取得巨大的成就。青少年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那么应该怎么去做呢?这里提供两种方法借鉴:鞭策法:让警官、好友监督自己,自己要尽量配合。自制法:为自己找一个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你最在乎最怕失去的。然后为了那个目标,让自己勤快起来。并且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自己的目标提醒自己。
17、有一次我让他练习写字,我去做饭。因为我知道他有时候为了图快而把字写得歪七扭八的,所以中间我就走过去看一下书写情况。他看我走过去,他用小手捂着作业本说你别擦,他这么一说我就知道肯定又没认真写。他想快点完成作业然后去玩,我想让他擦掉认真地写好,于是我们陷入激烈的争吵中……他委屈得声泪俱下,我气得歇斯底里。正好那天我看了《正面管教》的第一章,我套用了书中案例的步骤,在争吵无果时,我默默走开了(积极的暂停)。大概过了十来分钟后,我觉得我和他的心情都比较平静了,于是我又走到他身旁,然后我坐在他旁边,我抱着他轻声地说:“妈妈是爱你的,刚刚妈妈不该和你发生争吵。”这时他又哭了,虽然哭得稀里哗啦,但是他没有说什么。我依然抱着他温柔地说:“宝贝,妈妈真的很爱你,所以妈妈知道你是可以把字写好的,对不对?”他一边哭泣一边“嗯”了一声。我接着说:“那我们现在把字都写端正了,好不好?”他又“嗯”了一声,便伸手抽了张纸巾把眼泪擦干了,然后他拿起橡皮自己擦掉了所有写得不好的字,坐在那里又一笔一划地重新写过。看到他的表现我真的很欣慰,然后我就继续去做饭。大概又过了半个小时之后,他高兴地拿着作业本跑过来告诉我:“妈妈,妈妈,我已经写好了,比之前写得好,你看。”他高高地举着作业本给我看,我也很高兴地说:“我就知道你可以写好的!”然后我们拥抱了一下,我们是很爱彼此的。
18、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
19、1从前,有个养羊为生的农民,搬家来到一个新地方。他的邻居养了很多狼狗,散养,常常咬死放羊人的羊羔。说了多次,邻居依然无动于衷。放羊人很苦恼。
20、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21、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
22、最后,衷心地祝愿郭永菊创作丰收,特别是在格律诗创作上,加强锻字炼句,有更大的突破,有更多的优秀作品问世。
23、 到了中学,繁重的学业使我不得不暂放下读书。只是偶尔会盯着教师宿舍窗前的报纸出神;每学期发新书后都会先把语文课本一口气读完;放月假去逛书店,在文学读物书架前来回走,最后才不情愿挪步到了教辅书架,挑一本教辅书。离开时还念念不舍地望向那些书架上奢侈地礼物。学业压力和经济压力抑制了内心深处阅读的欲望。中学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中学课本让我接触到了很多好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沈从文的《边城》、迪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周国平的《当你学会独处》等等。高考后那个暑假的第一件事,去县里新华书店买书,囊中羞涩,只买了一本《我与地坛》,至今仍在床头。
24、我从马良身上学到了善良。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我要用我的爱心帮助别人。让我们每天都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
25、第二个是关于苏秦锥刺股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苏秦特别热爱学习,他云游四方,慢慢颇有名气,于是趾高气扬起来。可是后来他不被秦王看重,而逐渐被冷落,于是周围的人就开始议论他。受挫的苏秦决定发奋学习。但是不管他多努力,只要到了晚上,他就容易犯困。一次偶然的机会,苏秦被锥子刺中,疼痛感让他瞬间清醒。于是,从此之后,每到犯困时期,他就会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
26、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27、《故乡的河》是众多乡情诗中的一首,作者对故乡的依恋由此可见一斑:“故乡有一条河/从记忆的村口出发/趟过荒烟蔓草花开叶落……//故乡的河啊/总在我心里流淌/故乡的人啊/时刻温暖着我的梦//可是你的帆影/让我美丽的希望/一次次升起/可是你的脚步/让心跳一次次加速//那小桥流水的/石板路/和桥头的黄葛树叶/是一片片思念和/期盼的绿衣/不知我们是否还能相遇……”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不仅是故乡的河,而且是故乡的一草一木,甚至是故乡的人,都太值得依念。浓浓的乡情让读者也深深地感受到了。
28、将读书经验写成文字,使文字经验照进现实,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想或阅读经验,字数要求为100-200字。
29、感想:读书改变命运!有时,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命运!
30、每天早晨,小男孩走在最前面,领着一串瞎眼的家人去乞讨。
31、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32、故乡有一条河,/从记忆的村口出发,/趟过荒烟蔓草花开花落,/宝刹古寺木鱼钟声,/早已被岁月的河水,/抹去了身影,/不知我们是否相遇?//故乡的河啊!/总在我心里流淌,/故乡的人啊!/时刻温暖着我的梦乡。//……
33、由于高尔基生命如饥似渴地读书,勤奋不懈地发奋,他写下了超多有影响的作品《海燕》、《鹰之歌》、《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生命》、《童年》、《人间》、《我的大学》。除此之外,还写了剧本和超多的政论、特写、文艺评论等。
34、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如果形容书少,则用“无乘书”。
35、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他总是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布置的习题他也认真去做。陈景润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乐趣。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较量。陈景润对于解题,向来不吝惜时间和精力。陈景润不懂就问,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向老师请教时却毫不羞涩和胆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师外出或者老师从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紧追上去,和老师一起走一段路,并且一边走,一边问问题。
36、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九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37、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38、断章取义 常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此典的形式常有:“断章取义”、“断章取谊(古谊同义)”、“断章载句”。现今还用,不过已转为贬义之辞。
39、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书。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后来,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
40、文不加点 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语出张衡《文士传》(唐徐坚等编《初学记》引):“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坐,文不加点。”此典的主要形式有:“文不加点”、“不加点”、“万言不加点”、“不加点窜”等。
41、刘亚丹父亲的书柜里还有很多关于演讲的书籍,演讲大师极具感染力的讲话艺术,在吸引刘亚丹阅读之外,也激励她进步成长。大学时期,为突破性格内敛的一面,实现从小的演讲梦,刘亚丹把握机会,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锻炼口才和胆量,付诸行动体会演讲的魅力。
42、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领悟。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43、典故启示:虽然告诉我们发愤忘食地刻苦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为了学习也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自己的身体,读书也是需要适可而止、劳逸结合的。
44、马克思生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精深。他虽然记忆力惊人,对读过的书能记得异常深刻准确,但他读书时总要作笔记。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研究了1500多种书籍,光笔记就写了100多本。马克思的笔记不少是自我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