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经典100句(74句文案短句)

2023-05-06 02:10:18

道德经经典100句

1、老子名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叫塞翁,养了很多马。有一天,马丢了一匹,邻居们就过来安慰塞翁。没想到塞翁笑着说:“虽然丢了一匹马,没准还会带来福气。”果然,没有几天,丢失的那匹马,不但自己回来了,还带回来匈奴的一匹骏马。

4、(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5、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道德经》这本书。《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道德经》书中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下面我们来一起赏析《道德经》中的50句经典名言。

6、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7、(译文)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道德经经典100句)。

8、(感悟)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9、(相比而言)以充满爱意奉养双亲是很容易的,以心中彻底忘记双亲是极难的。

1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道,是悟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真有点“玄而又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其实,从全书来分析:道,指的是自然的规律,引申为事物的原则、方向等等。不管怎么样,遵循自然规律、把握事物的原则和方向总是没有错的。

13、(感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14、所以,老子姑且用“道”来代表万物的起源。道”,是万事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道”的规律一步一步逐渐发展,于是有了精彩的世界。

15、老子名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7、(翻译讲解):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18、大语文那些事儿:别人家的孩子,培养的秘密原来是这个

19、有和无可以互相转化,难和易是互相形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显现的,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由此可见,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的。

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强者强、自足者副,强行者有志。

21、(译文)孔子说:“君子(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态度)不庄重,学习的知识学问就不巩固。做人主要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22、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23、(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24、1致虚极,守静笃《老子》  1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万物本有生灭,这是周行不始的规律)(而修道之法在虚静,虚心止静可以观万物象)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清修之人,守真朴之道,心无杂念,无欲无求,持一守中而能有所悟)——老子《道德经》  1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和光同尘)——老子《道德经》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以观其妙有名万物之母以观其徼同出于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  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道德经》  1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老子《老子》  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道德经》"  1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  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1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老子《道德经》 

25、老子名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6、(感悟)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27、(译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28、(翻译讲解):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29、(感悟)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30、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31、(感悟)老子此语,道出洁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32、(译文)子禽向子贡问道:“他老人家一到哪个国家,必然听得到哪个国家的政事,求来的呢?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呢?”子贡道:“他老人家是靠温和、良善、严肃、节俭、谦逊来取得的。他老人家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33、王真与《道德经论兵要义述》《道德经》传世的两千多年来,各种论述、注释读本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但若论对老子的反战思想继承的最为完善的,灵冲霄个人认为当是唐代王真的《道德经论兵要义述》。

34、(感悟)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35、曾国藩说:“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面对他人,要时时刻刻心存敬畏。不要总想着用自己的长处,去战胜别人的短处。

36、老子名言: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37、译文为:天下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所以能够知道欲望有度,不贪得无厌,才能保持住恒久的满足。知足才能常乐。

38、(译文)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39、(感悟)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40、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经》  慎始如终,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道德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老子《道德经》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老子《道德经》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道德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道德经》  

41、(翻译讲解):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42、(感悟)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43、(译文)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4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5、(感悟)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46、(译文)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草更深。

47、能在任何环境中保持平静心态的人,才是大彻大悟的人。

48、道,要效法自然,也就是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违背事物运行的规则。如果不遵守这个原则,就会遭受报应。比如乱砍滥伐就是导致水土流失、胡乱排放就会污染环境导致疾病增多等等。所以,“道法自然”四个字价值连城,值得一生牢记。

49、(感悟)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50、老子名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51、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2、何为六亲:父母、兄弟、妻子,这是世人最亲近的家人,一旦没有了家人,我们能够孤独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吗?我们应该高举孝道的大旗,今天的孝道已经面临极大的危机,父慈子孝的华人文化日趋衰微,华人痛心不已。

53、(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5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55、(翻译讲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56、老子名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7、(感悟)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58、(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59、(感悟)《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60、(感悟)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61、踮着脚的人,也许站得高,却注定站不稳;迈大步的人,也许走得快,却注定走不远。

62、(翻译讲解):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63、(译文)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64、(感悟)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65、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6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67、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68、(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69、所以,人要向水学习,包容一切,因为不争而化育一切。懂得了这四个字,做人就不会那么多棱角,做事就会懂得迂回,人生就会懂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顺势而为。

70、真理因为绝对、虚空、神秘、神奇而又公平,无法命名所以只能以神作为真理的名字,从自然规律生出来的万物是有、高、低、长、短的形状。可以被认识。所以万物是可以被命名,并且,各从其类。而超越规律的美,是万物所彰显出来的尊贵、荣耀、权柄的形象,并且,变化无穷没有具体的形状,所以生命之美是万物的追求的价值与方向,是无法用一个具体的名字来命名的非常之名。

71、一个人,先要学会自爱,而后才能爱人。如果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那么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72、(译文)人生大学问的宗旨,就在于发扬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之后就能有多收获。任何事情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73、(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骂人带脏字越难听越好带父母(53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