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人间草木(67句文案短句)
汪曾祺人间草木
1、该书作者是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2、 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3、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
4、诗人张九龄说:“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汪曾祺先生恐怕是对这句话体会最深的人。
5、花园中随处的菖蒲,摇曳的青草,那树上爬行的天牛虫,是埋藏于心中的一处留恋。
6、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汪曾祺《慢煮生活》
7、现世人们总说“有趣的灵魂太少”。陈词滥调,与其归咎于别人毫无情趣,不如审视自己是否有一颗“草木之心”。
8、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汪曾祺人间草木)。
9、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10、曾祖留下的则几乎是黑色的,一种类似眼圈上的黑色(不要说它是青的)里面充满了影子。这些影子足以使供在神龛前的花消失。晚间点上灯,我们常觉那些布灰布漆的大柱子一直伸拔到无穷高处。神堂屋里总挂一只鸟笼,我相信即是现在也挂一只的。那只青裆子永远眯着眼假寐(我想它做个哲学家,似乎身子太小了)。只有巳时将尽,它唱一会,洗个澡,抖下一团小雾在伸展到廊内片刻的夕阳光影里。
11、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_mwlBehGD-_jgmuQ0pB8g提取码:0br0书名:人间草木
12、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童真的一面,汪曾祺先生也一样。在汪先生的《人间草木》中,那座小花园,是对童年的深深回忆!
13、 零零碎碎的小事太平凡了。散文是拿这些小事入文,能抓住人心的就是好文章。即使是他人的经历,《人间草木》这本散文集读起来仍旧是温暖的。有人对散文不感兴趣,认为它无聊,没有跌宕的情节,像一杯白水。其实生活就是白水,只是喝的人心境不同罢了。
14、祖父年轻时建造的几进,是灰青色与褐色的。我自小养育于这种安定与寂寞里。报春花开放在这种背景前是好的。它不至被晒得那么多粉。固然报春花在我们那儿很少见,也许没有,不像昆明。
15、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16、这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高高瘦瘦的,身体像是不太好,他做事总是那么从容不迫,慢条斯理的。样子不像个农民,倒有点像一个农村小学校长。听口音,是石家庄一带的。他到过很多省。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菜花开的地方,玫瑰花开的地方,苹果花开的地方,枣花开的地方。每年都到南方去过冬,广西,贵州。到了春暖,再往北翻。我问他是不是枣花蜜最好,他说是荆条花的蜜最好。这很出乎我的意外。荆条是个不起眼的东西,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荆条开花,想不到荆条花蜜却是最好的蜜。我想他每年收入应当不错。他说比一般农民要好一些,但是也落不下多少:蜂具,路费;而且每年要赔几十斤白糖——蜜蜂冬天不采蜜,得喂它糖。
17、年年岁岁一床书,弄笔晴窗且自娱。更有一般堪笑处,六平方米作郇厨。 ——汪曾祺《老味道》
18、民以食为天,五味不仅仅是口腹之欲,也是心境的升华和时代的见证。从东坡先生的洒脱到袁子才的固执,再到汪曾祺的天赋之才,五味见证了中国宋朝的士大夫,清朝的富足和民国的百家争鸣。五味缺一不可,更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人根深桎梏的文化信仰。
19、汪菊生是一个奇人。他年轻时是运动员,在学校足球队踢后卫;是撑杆跳选手,也是单杠选手;练过武术,练过拳、刀、枪。就是这样一个运动奇才,却在金石书画、笙箫管笛方面样样精通。琵琶、洞箫、笛子、月琴、胡琴、……“不论什么乐器,他听别人演奏,看看指法,就能学会。”(汪曾祺:《我的父亲》)后来汪菊生不大摆弄乐器了,大部分时间用来画画和刻图章。
20、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21、看样子这对老夫妻是离休干部,穿得很整齐干净,气色很好。
22、浦薏,共青团员,二级教师,学校语文老师、班主任,校优秀辅导员,多篇论文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
23、《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写他的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名俗的深深眷恋和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
24、读他写的植物让人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让人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
25、这是一个动乱的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北洋三杰,府院之争…但是正如蕊生先生所说,埋藏在中国人内心的,永远是一份融入祖国山河岁月的淡然。
26、其闲适中流露的的真言真情,孕育的厚重致远,更是让人向往。
27、冯唐曾评价汪曾祺的文章:“明末小品式的文字,阅读时开窗就能闻见江南的荷香。”这其实是一种思想的舒适感,干净通透的文字,似和煦的风,给人舒适与温暖。阅读时,我们的思想随着汪老的语言游走流淌,所见是春暖花开,是无缘由的美好。我们能从汪老散文中读出的亲切、温馨,其实就像汪老自己说的“唯求俗可耐”,耐俗从而不俗。将世味煮成茶,隐藏其中的是对生命的热忱,对世间小物的关切和对自然的珍重。
28、女人显然是他的老婆。不过他们岁数相差太大了。他五十了,女人也就是三十出头。而且,她是四川人,说四川话。我问他: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她是新繁县人。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认识了。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
29、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30、我在大青山挖到一棵山丹丹。这棵山丹丹的花真多。招待我们的老堡垒户看了看,说:“这棵山丹丹有十三年了。”
31、从钓鱼台到甘家口商场的路上,路西,有一家的门头上种了很大的一丛枸杞,秋天结了很多枸杞子,通红通红的,礼花似的,喷泉似的垂挂下来,一个珊瑚珠穿成的华盖,好看极了。这丛枸杞可以拿到花会上去展览。这家怎么会想起在门头上种一丛枸杞?
32、诗人张九龄说:“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汪曾祺先生恐怕是对这句话体会最深的人。
33、《人间草木·人物篇》分四部分,分别是人间草木、西南联大中文系、星斗其文、往事如烟。
34、悠悠人间草木情,恰似一杯清茗赏沉浮,道尽世间沧桑几多愁。
35、冯秋子︱尖叫的爱情和其他(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
36、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37、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38、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每个小孩子都这么唱过吧。有时甚么也不做,我躺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听顽强的根胡一处一处断。这种声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听得。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的巧合。
39、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汪曾祺 《冬天》
40、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41、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未免多了一份孤傲。然而对于汪曾祺先生来说,草木是否有本心似乎已经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能与这些人间草木常相作伴,追忆往事,倾诉衷肠。
42、风雨如晦,草木人心。琴棋书画,花鸟虫鱼,虽是小品小令,却总奇巧精致,也能感受到那一代文人的娟秀和隽永。汪曾祺先生赋予花草以灵性,人性以温情。他的散文,闲适中蕴藏着文化,清甜中自有厚重。
43、《人间草木》从汪曾褀创作的大量散文中精选而成,最早的写于四十年代,大部分写于后半生,风格从华丽归于朴实,技巧臻于至境。
44、无聊是对欲望的欲望,我的孤独认识你的孤独。
45、《人间草木》作者汪曾祺是个喜欢草木虫鱼的人。他愿意看谈草木虫鱼的文章,爱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推崇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他从法布尔的书中得知知了是个聋子,从吴其浚的书里知道古诗里的葵就是湖南、四川人现在还吃的冬苋菜,着实非常高兴。汪曾祺也爱写草木虫鱼类文章,草木虫鱼在其笔下,或考据缘由,或状写情致,无不摇曳生姿,意态旁出。这些文章,表达的是对生活的喜悦,是汪曾祺送给人间的"小温"。
46、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
47、读一本好书当然需要幽雅的氛围,且听风吟,且闻雨露,且润甘霖。
48、抹着温润光泽的修长叶子,沁着花香的连珠花朵,木香花在丝丝细雨中柔情缠绵。缠绵中又不觉娇柔,品茗,或斟酒,人间的闲逸之情淋漓尽致。
49、本名吕斌,别署坡子吕四川自贡大安人,生于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文画集《吕加减》,另有文画集《朋友圈》及个人画集五种。
50、汪曾祺小说《鉴赏家》里的大画家季匋民“最佩服”李鱓,因为“扬州八怪里复堂功力最深,大幅小品都好,有笔有墨,也奔放,也严谨,也深厚,也秀润,而且不装模作样,没有江湖气。”汪曾祺比较李鱓与季匋民画风的同中之异:“李画多凝重,季匋民飘逸。李画多用中锋,季匋民微用侧笔,——他写字写的是章草。李复堂有时水墨淋漓,粗头乱服,意在笔先;季匋民没有那样的恣悍,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净,而且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他以虚拟画评的方式(季匋民是小说里的人物)来勾描他心向往之的画风——结合李、季画风之异同,我们可以大致推测,他心目中最好的画就是一些飘逸、干净、疏朗(这是季匋民的),洋溢着“生”之欢喜的“人间草木”(这是李鱓的)。
51、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52、《山丹丹》、《枸杞》、《槐花》那几篇,生活中淳朴的细节被艺术之笔披上了美的华衣。
53、 若我在临水照影里,想起你,若我在柳枝新绿前想起你,若我在一切无从说,说不好的美丽里想起你,我在那一切陶醉里,已非自醉,你可曾感受到,遥远的举杯致意。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温的依然重温,在沧桑的枝叶间,折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许它疼痛又甜蜜,许它流去又流回,改头换面千千万,我认取你一如初见。
54、《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写他的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名俗的深深眷恋和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
55、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
56、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57、 汪曾祺先生的生活,一定是担得起这八个字的--
58、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虽然它的动人处不是,至少不仅在于这点。
59、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60、地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为上海长三堂子的逗倌人地所喜,因为听说白兰花要到夜间枕上才格外地香。
61、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62、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63、想起绣球花,必连带想起一双白缎子绣花的小拖鞋,这是一个小姑姑房中东西。那时候我们在一处玩,从来只叫名字,不叫姑姑。只有时写字条时如此称呼,而且写到这两个字时心里颇有种近于滑稽的感觉。我轻轻揭开门帘,她自己若是不在,我便看到这两样东西了。太阳照进来,令人明白感觉到花在吸着水,仿佛自己真分享到吸水的快乐。我可以坐在她常坐的椅子上,随便找一本书看看,找一张纸写点甚么,或有心无意的画一个枕头花样,把一切再恢复原来样子不留甚么痕迹,又自去了。但她大都能发觉谁来过了。到第二天碰到,必指着手说“还当我不知道呢。你在我绷子上戳了两针,我要拆下重来了!”那自然是吓人的话。那些绣球花,我差不多看见它们一点一点的开,在我看书作事时,它会无声的落两片在花梨木桌上。绣球花可由人工着色。在瓶里加一点颜色,它便会吸到花瓣里。除了大红的之外,别种颜色看上去都极自然。我们常以骗人说是新得的异种。这只是一种游戏,姑姑房里常供的仍是白的。为甚么我把花跟拖鞋画在一起呢?真不可解。——姑姑已经嫁了,听说日子极不如意。绣球快开花了,昆明渐渐暖起来。
64、 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曾经知已再无悔,已共春风何必哀。虔诚地呼唤风。那一刻,人与天有种神秘又真诚的交流。光才是现实世界,而树木不过是用来反映和折射光线的间隔物.
65、心闲如静水, 无事亦匆匆。 ——汪曾祺《美国家书》
66、枸杞到处都有。枸杞头是春天的野菜。采摘枸杞的嫩头,略焯过,切碎,与香干丁同拌,浇酱油醋香油;或入油锅爆炒,皆极清香。夏末秋初,开淡紫色小花,谁也不注意。随即结出小小的红色的卵形浆果,即枸杞子。我的家乡叫做狗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