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歇后语补充完整【摘抄文案100句】
一、草船借箭歇后语
1、口语交际一《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同步练习
2、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3、(138)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4、诸葛亮草船借箭一一有借无还
5、而曹操自己的北方军马根本不能水战,士兵上船以后站不稳,头晕目眩。而且这些人来到南方水土不服,大量病死。
6、我发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是简洁凝练,多为书面语;而现代文浅显通俗,富有表现力。
7、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8、②从“诸葛亮笑着说”你感受到什么?
9、第五单元知识点练习题及答案
10、(2)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顾全大局。
11、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12、从“自叹不如”反衬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3、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14、(13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5、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16、C.他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诚信向他借船没事,周瑜聪明过人,曹操生性多疑。
17、这个歇后语在当今一般是比喻人们能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成就自己。
18、草船借箭三顾茅庐刮目相看
19、此行“借箭”,轻轻松松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诸葛亮谋划之周密,安排之巧妙,不仅显示出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体现了诸葛亮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20、孙权就命令军舰停在曹军水寨前,擂鼓叫阵。
二、草船借箭歇后语补充完整
1、(75)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2、诸葛亮立军令状-面不改色心不跳。
3、 诸葛亮六出祁山 —— 劳而无功
4、(3)算好鲁肃:忠实守信。
5、草船借箭的歇后语下一句有以下不同说法:满载而归、多多益善、坐享其成、用的是疑兵计、神机妙算、糊里糊涂、有误(雾)、曹操多疑、机智孔明、有借无还、巧用天时。意思: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出处: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白话释义:孔明用奇谋孔明草船借箭,又进献计谋使得黄盖受到刑罚。
6、 罗成的回马枪 —— 往后看
7、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
8、第23课《童年的发现》同步练习类文阅读
9、(128)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10、⑤算好曹操:谨慎多疑。
11、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12、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借箭准备和借箭过程。
13、迟延——拖延疑惑——困惑
14、孔明拜北斗——自知要死
15、(122)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16、(委托)请人或机构等代办。
17、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18、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19、诸葛亮用兵──虚虚实实
20、(132)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草船借箭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1、♬点击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2、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3、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4、(96)阿斗的江山——白送
5、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6、《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裴松之注)魏略曰:(建安十八年214年)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这是草船借箭的原形,历史明确记载借箭人是孙权,并不是诸葛亮。
7、草船借箭的历史原型如下
8、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9、(5)算好曹操:谨慎多疑。
10、(119)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11、·搜索:田妈经典伴读(FM602142)
12、(10)曹操下宛城——大败而逃
13、箭头准确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再由西向东排开,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雾也快散了。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丞相的箭!
14、综合性学习《我爱你,汉字》同步练习
15、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16、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17、(2)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
18、《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里的歇后语有: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草船借箭——多多益善。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鲁肃上了孔明的船——错了。草船借箭——有误(雾);草船借箭——曹操多疑;草船借箭——机智孔明。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草船借箭——有借无还草船借箭——巧用天时
19、 杨家将上阵 —— 全家出动
20、(1)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四、草船借箭歇后语10个
1、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2、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3、孔明练琴——老生常谈(弹)
4、周瑜既然有心要陷害诸葛亮,可见十天造十万支是有困难的,是完不成任务的。
5、诸葛亮下东吴——心里有数
6、孔明给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7、(3)诸葛亮鲁肃自信
8、(93)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9、后来诸葛亮向鲁肃借用了三十条船,船只上尽是用稻草人扮成的士兵,向曹操的水寨大营浩浩荡荡地行驶而去;当船只靠近曹军水寨时,曹军箭如雨下射向船只,诸葛亮向陪同在旁的鲁肃说,你看我们的弓箭这不是来了吗?就这样轻松拿到了十万余支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诸葛亮草船借箭」。
10、品味探究,选择正确的答案。
11、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草船借箭”的歇后语下一句有:满载而归、多多益善、坐享其成、用的是疑兵计、神机妙算、糊里糊涂、有误(雾)、曹操多疑、机智孔明、有借无还、巧用天时。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出自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诸葛亮草船借箭歇后语的下一句是:诸葛亮草船借箭一一坐享其成诸葛亮草船借箭一一有借无还诸葛亮草船借箭一一满载而归诸葛亮草船借箭一一神机妙算诸葛亮草船借箭一一多多益善
12、我还想了解诸葛亮的“空城计”、“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火烧赤壁”等故事。
13、诸葛亮敢逼近曹军水寨,不是贸然行动,也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因为他完全掌握了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再者是利用大雾天气,让曹操不敢轻易出兵。此行“借箭”,不是他信口开河,而是他周密考虑、巧妙安排之后的行动,所以才不费吹灰之力,借走十万支箭。这不仅显示了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智慧才能。
14、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15、当司马懿率15万大军朝西城拥来时,诸葛亮身边已无一员武将,只有2500兵在城中。于是诸葛亮下令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大开,用30个军上扮做百姓,洒扫街道。自己被上鹤毛大氅,戴了头巾,在城楼上焚香弹琴。司马懿看见诸葛亮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地弹琴,吓得赶紧命令大军向西北山路退去。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
16、《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主要描述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算定了大雾之日,便借子敬二十只草船驶往曹营,曹操因疑雾中有埋伏,便令以乱箭射之。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船轻水急,曹操追之不得,使孔明既安全借得箭,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17、白话释义:孔明用奇谋孔明草船借箭,又进献计谋使得黄盖受到刑罚。
18、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的时间。
19、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三日之内如何能造出十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每船配置三十名军士,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十万支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20、(1)忠厚守信;(2)欺骗周瑜;(3)不诚实
五、草船借箭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1、(89)刘备三顾茅庐——好难请
2、(1)明知故问,意在试探
3、诸葛亮弹琴——临危不乱
4、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同步练习
5、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6、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7、把两边的词语连起来组成歇后语。
8、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9、①“公事”“推却”是什么意思?
10、第21课《杨氏之子》同步练习类文阅读
11、(95)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12、上下滑动点击标题查看内容
13、(101)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14、(108)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15、(38)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
16、鲁肃上了孔明的船来得凶败得惨
17、(135)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18、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19、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20、(6)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