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适合什么人看(107句文案短句)
百年孤独适合什么人看
1、 读《百年孤独》不要用我们现在的观念和自己的价值观去理解书中的人物,要结合拉丁美洲百年的历史,结合作者的生平事迹,并结合书中人物的思想来解读。把自己代入其中,遇到不明白的情节时,首先观察而不是直接评论。
2、第二点就是《百年孤独》这一本书讲述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大家族,其中包含的人物名字非常的长并且非常的多,如果读过的人会发现在刚开始看的时候是特别容易把人物名字给弄混淆的,再加上因为大多数看的都是中文,所以翻译过来的名字特别拗口,要想完全记住他们的关系就比较困难。
3、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而是要到能死的时候才能死。
4、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我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百年孤独适合什么人看)。
5、虽然很艰难地看完了《百年孤独》,但是我仍然无法体会其中读书的乐趣,反倒被书中相似的人名和复杂的关系搞得头昏脑涨。
6、再如,上校总共和十多个女人生下来十多个孩子,但他从来没有真心喜欢过其中的任何人,女人们也是晚上被送进上校的帐篷,第二天早上就被送走,基本就是事后就忘。
7、全书类似这样的细节有很多,如果只是粗略去看,可能很多人物我们都是理解不了的。细细品味时,很多真相和生命体验,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8、在马孔多镇,布恩迪亚家族开始繁衍生息,时间经过了近一个世纪,布恩迪亚家族繁衍到了第七代,就像所有先人恐惧的那样,家族里真的生出了长着猪尾巴的孩子。这个孩子刚一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啃咬光了。这正应验之前的预言:“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
9、钟摆能让任何东西飞起来,却无法使自己腾空。
10、回到马孔多的上校也没闲着,他最醉心于铸造金属小鱼,凑够25条后,就全部放回坩埚里熔化,然后继续重做。
11、很多人觉得他发疯了,但回过头来看,其实是他的绝世天才不被人理解。(百年孤独适合什么人看)。
12、实际上,“香蕉事件”在拉丁美洲的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当时,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在拉丁美洲购买了大量的土地,他们在土地上修建公路、港口,种植果树和热带作物。
13、读这些书时我丝毫不觉得枯燥难懂,反而觉得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书中去感知主人公的喜怒哀乐。
14、曾经觉得非常自卑,只能品读通俗文学的趣味,却无法领会严肃文学的精髓。
15、羊皮卷上面记载着他们家族七代人所有的历史,所有人的事迹早就被记载到了羊皮卷中,卷首上写着那句很出名的话:
16、每一个年龄段的人看《百年孤独》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因为每一个人的想法和看法不同,所以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去看。
17、所谓“二元阅读悖论”,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学生在阅读悲剧作品时,无论是否理解“悲剧”本质都会产生的一种关于阅读结果的矛盾;二是对于某些作品,学生面临读了没懂、不读又不行的阅读矛盾。
18、她和皮埃特罗的爱情久久无果,不断遭到阿玛兰妲的阻挠,对此她深感无力,对自己微不足道的存在感到沮丧。
19、乌尔苏拉从来都不是那种任由命运摆布的女人,她活得通透,用战士般的要强,活出了自己的波澜壮阔的一生。
20、就像全书开篇第一句: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21、上校是布恩迪亚家中事业上的代表,他的经历也是最富传奇性的。
22、关键是“多年以后”和“将会”这两个词。如果没有这两个词,句子就变成“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倒叙。
23、可见中国出版界混乱到何种程度!部分版本如下:
24、比如最开始我也觉得老布是一个疯子,当我再次看了他所有的行为和说的每句话之后,我发现老布其实代表了一类人,代表了走在时代前沿的人。
25、2001年,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亦黄锦炎译,无另外两位译者名,可能是由原来的合译改单译了。
26、我特别感谢我母亲,她虽然从没给过我励志书单,告诉我人要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但那些好的书籍报刊杂志她就放那里了,她从来没有让我讲述过任何读后感,观后感,思想,总是说喜欢看就多看看。我也感谢我的先生,一个痴迷热爱文学的人,他笑眯眯地奉上好书,过几天如果我说不喜欢,他还是微笑着,“那试试这本?”当我上瘾地读完某一本书,他就开心极了,“我给你再找一本!”他也绝不会让我跟他聊感想、思想,因为他相信长期的文学相伴,会注入人的灵魂,无问东西,慢慢成长。我坦言,自己永远不是、也不会成为一个痴迷海量阅读的人,但我的成长里注入了强烈的好奇心,我总会发现我想读、渴望去读的书,我会陶醉在自我的孤独中享受。
27、二十二岁的马尔克斯是一个穷小子,刚刚辍学,做记者,私下里写小说。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他妈妈跑来找他,带他回阿拉卡塔卡卖房子。
28、你那么憎恨那些人,跟他们斗了那么久,最终却变得和他们一样,人世间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作为代价。
29、最后,就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问题了。不得不承认东西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这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上,还体现在文章和书籍的写作上。同样,每个人的描述、情感表达、思想背景和观点都发生了碰撞。
30、但往往我能读完的都是一些通俗小说类的书,而像《瓦尔登湖》这样的散文集,却永远无法静下心来。
31、小说以马贡多村镇为背景,描写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从而折射出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
32、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峰说过,“很多书不必读,但每个人不必读的书都不一样,这恰恰为的是更有效地读书。”
33、他的鲁莽原来就是勤勉,他的贪婪原来就是忘我,他的顽固原来就是坚毅。
34、时间是治疗心灵伤痛的最好良药。痛苦,需要我们自己去慢慢化解。曾经爱过、伤过、痛过的记忆,
35、我答应了小苔老师要写一篇读后的随笔。我从没参加过小说的共读活动,老师曾讲过没做过的事都可以试试,但我想,不会有第二次了。因为我觉得这算个人隐私,是个人的内心交流,毫无共享的必要。我曾受到过这样一种语文教育,就是你必须要和某人,或某群人表达一下你的思想,我们在这种长期熏陶下学会了如何“正确的”表达。幸好这种教育活动到了大学戛然而止。再之后我明白,原来世界上大部分孩子都不需要学习“思想”的正确,或“正确的”表达出思想。
36、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37、阿拉卡塔卡是位于哥伦比亚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个小镇,要卖的房子是他外公的老宅。马尔克斯出生于这个宅子,并在这里长大。小时候,父母不在身边,马尔克斯是由外公外婆带大的。这段童年经历对他来说相当重要,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把这一切都忘了。
38、当布恩迪亚家族开始繁衍,刚好走了一个世纪,一场飓风把整个马孔多镇从地球上抹掉了,马孔多镇也从此永远地消失了。
39、可是,因为马孔多隐没在无边的沼泽中,与世隔绝。即使布恩迪亚带着一帮人千辛万苦地干了两周多,也没能找出一条通往文明的道路。
40、你会发现,读《百年孤独》好像读《圣经》,他的书写感觉不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写下历史。马尔克斯一代一代的忠实记录每一个布恩迪亚的生命轨迹,从创世,到灭世。读完全书,令人升起一种崇高的感觉,这是很多现代小说所做不到的。
41、书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马孔多的地方,一个家族,七代人,由盛转衰,起起落落。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度想到了我们家乡的小山村,曾经村子热闹非凡,如今随着大多数人搬家到了城镇,已经显出了荒凉的趋势。
42、在认识我之前,这位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还不知道“目的性浅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我只能更多地从安慰的角度,想办法引导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因此,我对这位同学说了三点内容:
43、这是牛,每天要挤它的奶;要把奶煮开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
44、精装《百年孤独》,印刷精美,适合个人阅读,或送礼,高档大气
45、所以我建议大家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首先要放慢速度、调整节奏,平时已经快了那么久,面对文学时,慢一点吧。
46、更重要的是,《红楼梦》已经列入了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课中的“整本书阅读”,不但要阅读,而且要去还是“整本书阅读”,已经进入了考试大纲,这怎么办?
47、乌尔苏拉精明能干,生命力顽强,面对变故独挑大梁,从不退缩。后来,即使整个家族的大小事务都落在了她的身上,她也能泰然处之。
48、时代文艺出版社(三个):2000年出版,印量:5000册,定价:8 元
49、读书最重要的是从中获取知识,从书中找到与大师前辈们的共通之处,唤醒原本拥有却不自知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层次。
50、1111111111111111111111
51、那时候也仿佛世界伊始,我们不知道很多事物的名字,也会用手指指点点,然后再问问大人和朋友。
52、在马尔克斯迷人的,从他外祖母那里学来的讲故事的语调中,小说仿佛有了《一千零一夜》的那种古来意味。读者不做任何要求,不傲慢,也不心急,只接受着文本给出的一切,享受它,感受它。
53、阿玛兰妲是书中最矛盾的人物,她高傲、孤独、多情又绝情。
54、谁想要看一看冰块的模样,还需要付钱给他们。马孔多在接受刺激的新鲜事物的同时,也遭受了许多经济上的损失。
55、这是一部被世人称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代表作,这部小说以“不可思议的奇迹,最纯粹的现实生活”而闻名于世界,作者马尔克斯也凭《百年孤独》这本书夺得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56、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赌徒》,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等等。
57、但是小说的过程和结局都是悲剧的,布恩迪亚家族的七代家族成员,一个又一个地相继死去,且几乎都是死于非命,暴力,战争,暗杀,诅咒等等,活下来的最后都是孤独终老。
58、马尔克斯使我们发现了自己。还有一点给第三世界作家启示的是,马尔克斯当初在写作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国家和民族相对于纯正的西方文学而言,具有异国情调不同的元素,这些元素是文学作品中得以大放异彩的神秘和新奇。
59、提起《百年孤独》这本书,很多人望而却步,要么是读过却没读下来,要么是没读但经常听别人说难所以一直没开始。
60、“无用”的书,它虽然内含丰富的营养,但是你没有消化它的能力,自然也无法感受到好书触动灵魂的震撼。
61、预感总是倏然来临,灵光一现,好像一种确凿无疑的信念在瞬间萌生却无从捕捉。
62、她因为情敌事件与姐姐丽贝卡反目成仇,还动了想要杀死对方的念头,在蕾梅黛丝惨死以后,她又多次拒绝了意中人的求婚。
63、这个家庭的历史是一架周而复始无法停息的机器,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这只齿轮,要不是轴会逐渐不可避免地磨损的话,会永远旋转下去。
64、上海译文版,黄锦炎、沈国正、陈泉译,1991年出版(有精装本、平装本)
65、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66、本来今天要写一篇书评的,结果写了半天也没写出来。
67、对我来说,只要能确定你我在这一刻的存在就够了。
68、他最后被绑在树下,在故事还未到中段的时候死掉了。
69、 马尔克斯笔下的孤独是将人类置身在整个世界,整个历史中的孤独。每个人都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来时一无所有,去时同样无牵无挂,哪怕生命过程中所创造的那些辉煌。
70、因此,就个人观点而言,我不建议中学生去阅读《百年孤独》和《红楼梦》这样的悲剧作品。
71、岁月流逝,她却永远停留在天真烂漫的童年,对各种人情世故越发排斥,对一切恶意与猜疑越发无动于衷,幸福地生活在自己的单纯的现实世界里。
72、哥伦比亚作家,曾经当过记者。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省阿拉卡塔卡镇。他的父亲是医生,马尔克斯从小外祖父家中长大。
73、她依旧和侄子一起洗澡,允许侄子爬上自己的床一起睡觉。
74、这就是《百年孤独》的主角,并非一个具体的人,而是由布恩迪亚家族为代表的马孔多,是时间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痕迹。
75、就像马孔多小镇,最后也随着风在这个世界消失得无影无踪。
76、除此之外,他们还制定自己的法律,设有管理企业的军营。他们在拉丁美洲的土地上掠夺当地人的财产,和政府勾结起来镇压人民的反抗,甚至任意逮捕和杀死种植园里的工人。拉丁美洲人民称其为“绿色地狱”。
77、每一个年龄段的人看《百年孤独》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因为每一个人的想法和看法不同,所以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去看。
78、后来放暑假,因为放假的时间真的比较长,加上我同桌的倾情推荐,我决定去书店看看这本书。我记得去书店的时候,我还找了很久,因为这本书比较厚,加上也不是特别受读者欢迎,所以被放在了书架的最上面。
79、《百年孤独》其实展开来写,洋洋洒洒写几十本书是完全没问题的,所以当百年的内容压缩在一本书里时,这其中的细节就变得极其丰富且有张力了。
80、今天这篇文章,是两年前写的。试图回答一点点关于阅读《百年孤独》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81、说起这本书,我又要旧事重提。大概六七年前,我当时的理发师知道我喜欢读书,一次我去烫头,他说:
82、他们家的孩子是个十五岁的男孩,准备上高中,他的房间里有个大大的书柜,上面摆满了世界各国的经典名著。
83、他们的相处总是毫不避讳的,当自己的侄子长成一个真正的男人时,阿玛兰妲还是习惯性的忽略了。
84、那些荒谬、残酷甚至不知为什么的运动,武装,谋杀,战争其实也不魔幻,我们这个魔幻的世界每天都有;记得小说里反复被提到的那三千运上火车扔进大海的死尸,不问世事的“快活”人都不知道、不在乎、不想知道,谁记得,谁就更痛苦,但这不能证明这样的事从未发生。这很亲切是吧?人类的近代史里,林林总总的可以列出几箩筐,这哪里魔幻,只是你是那个去面对的,还是那个选择忘记的人?
85、其实读这本书,最关键的是要慢下来,因为里面人物众多,涉及到的事件十分丰富,你一着急,很多点就晃过去了。
86、她渴望爱情,但没有得到爱情,某种程度上来讲,选择纵欲和吃土,其实本质是一样的,既是发泄,也是逃避。
87、简单的说,就是让不可思议的事情具体化。在处理美人雷梅黛丝飞天的那个场景中,马尔克斯做了一件事情让这一切变得可信,他让美人雷梅黛丝使用了床单。一个人凭空飞起那一定是说谎,但是一个人坐着床单飞走了,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88、再就是《百年孤独》这一部小说试用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来反映拉丁美洲一个世纪变化的历史,那么对近现代史特别是拉丁美洲史不够了解的人,自然就是很难去理解,并且读懂这一本小说的。
89、说完之后,学生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不断地点头,然后回到教室里边去了。我不知道学生是否真正明白我说的话,但学生能否从阅读《百年孤独》所产生的悲剧情绪中很快地走出来,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90、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91、也许你会说这本书写了一个家族七代人一百年的故事,话是没错,可是这和你读到的那本书还有很大差距。
92、再次读它,大概是三年之后的事了。第二次阅读,我终于厘清了人物关系,记住了故事的大概情节,却没来得及“欣赏”。我不得不看第三遍——直到这一次阅读,我才真正用心去感受它的全部,去看那个庞大而复杂的家庭的辉煌与寂寞,看那荒诞的情节中隐藏着的经典的述说,看那个叫马孔多的地方的诞生以及毁灭……
93、这种魔法,我们在卡夫卡那里也见识过。《变形记》的开头:“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94、随后,马孔多经历的“香蕉事件”不禁让人想到美国人对拉丁美洲经济的破坏。当香蕉的价格上涨时,美国人到马孔多搞起了种植园。他们带来了大笔的资金,占用土地,筑起村庄,对当地人颐指气使、作威作福。当香蕉价钱下跌,经济衰退,美国人则收拾好了家财跑回家,丢给当地人一个个烂摊子,让肥沃的土地也变成了废墟。
95、正是因为马尔克斯的真正用意并不是要写出某一个布恩迪亚的不朽功勋,而是要展现出这一张完整的百年画卷,所以整本书并不围绕某一个人打转。
96、曾经被评为: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97、2004年2版1印3000册,379 页,平装
98、这句话包括了未来、现在和过去三个时态,被称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开头之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回想自己的家乡时,也会有类似的想法。
99、小说以马贡多村镇为背景,描写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从而折射出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
100、她说:“如果你真那么爱我,就请不要再进这个家。”在这里,我看到了因为爱而放手。然而,她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爱她如此之深,为她殉情。
101、而他的外祖母善讲神话传说及鬼怪故事,这对马尔克斯今后的文学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18岁的马尔克斯就进国立波哥大大学,主要攻读法律,后来因为内战,马尔克斯被迫辍学。
102、有一些经典名著,它要求我们有一定的人文素养,文化常识和背景知识才能够读得懂,如果此时你还无法领略其中的奥妙,也许是时间未到。
103、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104、这种手法很容易被第三世界的其他作家模仿,因为在中国作家的农村生活经历和记忆,类似于《百年孤独》里面很多的细节描写都处都是。显然,莫言从马尔克斯的文学里面获得了很多启发,并运用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去。
105、几乎所有中外作家阅读时共同的感觉用两个字来形容:震撼,并且这种震撼也影响到了中国作家的实际创作风格。
106、 比如,当奥雷里亚诺还是个3岁孩子的时候,他看见灶台上一只滚烫的汤锅,他说:“要掉下来了。”乌尔苏拉把汤锅端到桌子上。话音刚落,汤锅掉下来摔得粉碎。事实上,那口锅摆在桌子中央。